Wind数据显示,截至3月4日,26家上市公司发布2020年一季度业绩预告,19家公司预喜,整体表现不俗。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受疫情影响不一。受益于“宅”经济及线上业务崛起,部分公司业绩大幅增长。
再融资新规落地以来,已有70多家上市公司公布了定增预案,仅三月以来的三个交易日,就有20多家公司公布了定增预案或筹划再融资。这些预案中不乏一些公私募基金机构的身影。据记者不完全统计,目前已有6家基金公司参与了5家上市公司的定增,认购金额达16.5亿元,更有高瓴资本“包圆”了凯莱英23亿元定增。此外,不少基金机构也在备案定增相关产品,为参与定增市场做准备。
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,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(PPP)将在稳投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。记者日前获悉,多地目前正加快研究出台PPP相关推进政策。专家认为,从中央到地方各类重大项目要求加快复工复产,基建护航经济重要作用正不断增强,PPP助力稳增长恰逢其时。应尽快释放明确政策信号支持PPP发展,出台PPP条例,加大PPP项目实施力度,推进“专项债+PPP”组合试点。近日,多部门表态推动重大项目和工程尽快复工复产;云南、重庆等多省市密集公布年度重大基建项目和投资计划。专家预计,二季度重大建设项目审批料提速,交通基建和5G等“新基建”将轮番发力,在专项债扩容等一系列稳投资政策发力支撑下,基建投资有望持续加码。
4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无动作,但各方对政策利率继续适时调降有较强预期。海外降息潮涌,中外利差持续扩大令中国资产更具魅力,股债汇市运行的大环境向好。
摩根士丹利发布报告称,中国股票市场将成为新冠病毒下的“避险资产”,提高中国股票在其亚太地区及新兴市场资产配置中的权重,中国股票市场评级由“不变”升为“增持”。原因有三点:A股市场估值更具吸引力、流动性充沛支撑权益资产、中美利差存在拉大趋势。
证券时报头版评论称,作为疫情最早暴发的中国,早在2月上旬就已采取了有效的疫情防控及对冲调控措施,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。可以说,中国央行是此轮全球降息潮的先行者。既然中国央行早已行动,前期采取的政策举措见效也尚需时日,美联储此番降息后,我国并无必要急于将手中的牌快速出尽。
最近一段时间,央行、银保监会等部门相继出台多份重要文件,部署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。业内人士表示,最近陆续落地的多个金融政策在力促信贷“扩总量”的同时,强调对疫情防控重点企业以及中小微企业的精准支持。
2021-01-25 17:12
2021-01-25 17:08
2021-01-22 17:38
2021-01-22 16:10
2021-01-21 18:06
2021-01-20 18:07
2021-01-20 17:16
2021-01-20 17:06
2021-01-20 16:27
2021-01-19 19:08